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长河撷英>>正文
【捐赠故事】校园捐赠建筑的时光探寻之旅(二)
2016-10-31  点击:[]

   今日交大,梧桐林立,绿草如茵。西安交大的从无到有,从孱弱到壮大,伴随着许多人持久的奉献,除了依靠知名企业家、社会公益人士的鼎力相助,更有赖于一批为学校发展鞠躬尽瘁、慷慨捐资的交大脊梁。

 

宣怀厅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

1896年10月,盛宣怀先生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12月得到光绪皇帝准允,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

南洋公学初办的目标培养政治家人才,主授“内政、外交和理财”方面课业,盛公希望能造就出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大人物。他终其一生,深深热爱所创办和付出巨大心血的南洋公学。离开学校后,仍多年如一日,为学校的事业呼吁奔走。1910年南洋同学会成立,每月所需50两白银的房租和活动经费即由盛氏支付。据载,1916年4月即将离开人世时,盛氏签出了一生的最后两张支票:一张是给上海图书馆的5万元,另一张是赠给南洋公学(时称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的20万元。

盛宣怀先生胼手砥足兴办实业和首创中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功绩毋庸置疑,他去世之后,其十余万卷的藏书被民国政府一分为三,分别给了交大、圣约翰大学和山西铭贤学校。

在今天西安交大雄伟的教学主楼顶端,特设有俯视南北的宣怀厅,以怀念这位拓荒者。①

 

 

钟兆琳实验室、琅书园

钟兆琳(1901~1990)中国电工专家,号琅书。中国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

1918年入南洋公学就读,1924年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电气工程研究生院,1926年获硕士学位,随即任西屋电气公司工程师。从20年代开始,钟兆琳教授从事电工教育先后逾60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科技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知名学者、实业家,如钱学森、王安、褚应璜、丁舜年、张钟俊、周建南等。

30年代,钟兆琳教授指导并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促成了我国第一家民族电机制造厂。成功地设计了分列芯式电流互感器、频率表、同步指示器等仪器仪表。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其启发式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欢迎,从事教育60余载,学子遍布海内外,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1955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当时,钟兆琳教授作为校务委员会委员、电机系系主任非常积极地赞成。1956年搬迁时,本来周恩来总理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病卧在床,他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他表示:“上海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无法相比,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共和国的西部像当年的美国西部一样需要开发,如果从交大本身讲,从个人生活条件讲,也许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我是举手赞成了的,大学教师是高层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因而,他踊跃报名,第一批到了西安。他的表率作用,鼓舞、激励了电机系及交大的许多教师、学生,为交大的成功西迁,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刚迁到西安之际,条件十分简陋,下雨天泥泞不堪,生活条件极为不方便,比上海差得太多了,钟兆琳教授年近花甲又患多种慢性病,生活更是艰辛。但就在这种条件下,他第一个到教室给学生上课。那时的实验室还没有建好,西安也难找到一个像样的电机厂。作为系主任的钟兆琳教授事必躬亲,逐条解决困难,终于使西安交大的电机系迅速走上了发展的轨道,又逐渐成为国内基础雄厚,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设备日臻完善的电机系。

1973年钟兆琳教授因胃出血在上海动了手术,胃大部分切除,并发现了癌症,留在上海治疗。在他平反后,因工作需要,他又毅然返回了西安。他很重视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主张选一两门课用英语教学,认为这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要措施。80年代,他觉得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英语程度不够,为了提高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听、讲能力,他亲自开了一个班,在家中辅导青年教师,这时他已是82岁高龄。可以说,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钟兆琳教授在1990年3月病重时,捐赠2万元建立教育基金。西安交通大学设立钟兆琳奖学金以资纪念。并把他生前工作过的实验室命名为“钟兆琳实验室”,把电气学院所在的东一楼楼下东花园命名为“琅书园”。②

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历经三个世纪风风雨雨,始终以振兴祖国、造福人类为己任。曾经的艰难困苦,汇成了今天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今日的交大源于那些被铭记至今和默默奉献的昨天,而无论震撼或平凡,都值得我们铭记。

俞启汉厅

俞启汉(1884~1945),江苏常熟人。1914年,俞启汉与宗秀松女士结为伉俪,对夫人的教育事业鼎力相助,不但在市立女校与夫人同堂弦诵,共执教鞭,且在授教之余,协助建校,终使学校成绩斐然,名重省县。1927年,俞启汉先生开始经营常熟电气公司,自接任董事兼经理后,为求发展提高供电技术,遂经常前往上海,求教于交通大学有关专家,得到了如张廷金、钟兆琳、支秉渊等教授的大力帮助。

俞启汉先生生前深悟国欲振兴,必先振兴实业。他对交通大学的办学质量尤为信任和推崇,故全力培养和嘱咐诸子女要学专门技术,报考大学要首选交通大学。于是在1936至1937学年间竟有四个子女同时弦歌交大,分头攻读电机、管理、机械和土木四个专业,一时轰动全校,至今在美国交大校友会中传为佳话。

1995年冬,值交大百年华诞之际,俞先生次子炳昌于病中委托其夫人卢蕙英女士由美国越洋回国,代向母校恭贺校庆。为了感谢当年培育之情,提出拟向母校捐赠款项,用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资助贫困学生。学校决定命名科学馆国际会议中心107室为“俞启汉厅”,在厅内放铜匾和先生的生平介绍,以供师生瞻仰学习。同时设立“俞炳昌卢蕙英清贫子弟助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注:①《百年淬厉电光开》  贾箭鸣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年出版

②《【捐赠故事】化作春泥更护花——记“钟兆琳奖学金”的设立》 教育基金会 西安交大新闻网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51360.htm ,2015年1月发布
                                              作者:教育基金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