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星汉灿烂>>正文
痴爱翰墨不作官
2014-11-24  点击:[]

——吴稚晖书法艺术趣谈
李志杰
交通大学,闻名遐迩,历史悠久,人才荟萃。仅就书法一门而言,名家辈出,堪称翘楚。李叔同名震华夏,诗书俱佳;叶恭绰学富五车,笔走龙蛇;谢澄创“孩儿体”,童心不泯;赵祖康凿峰筑路,题匾山岭。曾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教的孙中山挚友吴稚晖,其书法造诣不同凡响,被誉为国民党内著名的“四大书家”之一。
吴稚晖生于1865年,卒于1953年,常州武进人,原名眺,改名敬恒,字稚晖。他幼年丧母,后由外祖母携至无锡抚养成人。因其一口乡音至老不改,常被人认为是无锡人。吴稚晖曾笑曰:“说我武进人可,无锡人可,总之中国人也。”
吴稚晖幼时受过很好的儒学教育,22岁(1887年)考中秀才,后进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1889年他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后来三次参加会试皆未中进士。其间他从南菁书院转读苏州紫阳书院,还任教于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等。吴稚晖走遍中国南北,后又留学日本,还到过英、法、德诸国,可谓见多识广,阅历丰富,造就他世故豁达的作人信条。
吴稚晖早年投身国民革命,既是孙中山的战友,又是蒋介石倚重的元勋,更是蒋经国景仰的恩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党国大佬”。但他一生清廉,不慕官位,除担任监察委员有微薄的薪奉外,其他各种政府职务的工资福利一概不取,以致在抗战开始后法币急剧贬值,生活陷入困顿之中。于是在1943年,由张道藩、章士钊、徐悲鸿、吕斯百等人起头,替吴稚晖在《中央日报》刊登“鬻书润例的启事”。吴稚晖书名远播,润格又不太高,启事刊出,求字者甚众,短短一年之内,竟得润金五六万元。吴稚晖生性豪爽,每天清晨起都会写字三四个小时,以完成当时的接件,致使裱画店因工期所限,有时不得不将生意转介同行。虽然吴稚晖的书法广受欢迎,但由于他奉公守法,不事投机,通胀愈演愈烈,及赴台时,依旧是身无分文。
陈布雷评价吴稚晖的篆书,称其“雄劲整秀,纯以籀隶之意行之,既论书法已是千秋”。蒋介石也酷爱吴稚晖的书法,曾请吴稚晖书《蒋金紫园庙碑》,全文八百余字,77岁的吴稚晖凝神贯注,用两个半天一丝不苟完成,被陈布雷称为“圆浑凝重,是楷书篆化的精品”。蒋家《武岭蒋氏宗谱》内外题签以及其奉化丰镐房中厅“报本堂”的匾额也皆由吴稚晖题写。
吴稚晖写给近代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唐仰虞的一副“篆书六言”四尺对联,风格端丽,法度严谨;圆可循规,方可蹈矩;结构疏朗,大气磅礴,曾旧藏于朵云轩。吴稚晖的书法作品“敬事马更六马,安车游四方”,是他84岁的作品。作品的上款以行楷书题一行小字:戊子七月集岐阳石鼓字。戊子年为1948年,岐阳即属今陕西扶风,是唐代的凤翔府,当年发现石鼓之地。安吉吴昌硕是石鼓文书法的大家,其书以线条生辣、气势磅礴独步天下。而吴稚晖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略带一点弯曲,使其字生动灵活,通篇观之,别有天趣。
吴稚晖能篆能楷,楷书得力于《瘗鹤铭》,但存世不多,只能以其落款或题跋的小字中可窥见高古凝劲之一斑。他是以篆为擅。吴稚晖曾开玩笑地说过,当初他应试举人时,应该是不第的,但因为通篇使用大篆,考官看不懂,又觉得他的字写得不错,肯定高古有才,这才中举。吴稚晖学贯中西,又明医理,他曾为老妻用小篆书写了一个药方,去药房抓药,药房伙计不认识,他竟怒曰:“连这也不识,我若写石鼓文又将如何?”
吴稚晖被胡适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当年为了推翻清政府,他与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爱国学社宣传革命,写起政论文章,笔锋非常犀利,后参加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而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要他出任教育总长,但他回答说:“做官我是做不像的。”在总统府住了四天就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了。在南京时,吴稚晖是蒋介石官邸中的常客,进出不用通报,但蒋介石几次要他出来做官,他却说:“我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身亡,蒋介石请吴稚晖继任,被吴稚晖谢绝。
吴稚晖一生生活艰朴,每日伙食标准“两粥一饭,小荤大素”,1953年10月30日病逝台湾,享年89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