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思源心语>>正文
这就是我的交大
2016-11-01  点击:[]

 
刘 阳
      依然记得开学典礼自己在思源活动中心第一次听到校歌《为世界之光》时的那种震撼……
      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观看凤凰卫视所拍的纪录片《为世界之光》时的那种感动……
      依然记得自己在书院演讲比赛时,所作《为世界之光》的演讲时的那种激动……
      聆听着激昂的校歌,驻足在北门的“饮水思源”,体会着象征着实业救国的“实业扩张,进步无疆”和“铁砧、铁锤与齿轮”。
      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纸,我们西安交大仿佛从来都不是媒体的宠儿。坐落在安静的黄土高原,安心地钻研着那些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很大“钱途”的科学与工程,仿佛我们的交大给这个世界的印象就是一个默默地奉献着的工程师,不是在富丽堂皇的摩登大厦,也不是在舒适安逸的办公室,而是在一间工厂的车间抑或是西2、东2的一间实验室。
      曾经有人说,西安交大是现在国内仅存的几个尚可以让本科生安心治学的地方,没有浮躁与繁华。当你第一次真正踏入交大的时候,你确实会被其所感染;当你再次踏入时,无需告知,你已觉察到这就是交大。
      又有人说只有当你离开时,才会懂得珍惜。自己来香港交流学习已逾一月,颇有感触。有感于金融中心的繁华,也有感于同辈人的现实;但总觉得少了一份厚重,少了一份“为世界之光”的责任与使命。当自己向香港的室友展示图书馆天尚未明就已有交大学子排成长队等候时,他很惊讶,我们诠释了一种勤奋;当自己展示梧桐道上那厚厚的梧桐落叶时,他很赞叹,我们诠释了一种底蕴。
      初来时,做的最多的就是自我介绍,每一次自己都会很自豪地说我来自中国大陆,我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偶尔会有来自内地同学的一些肯定,但更多的时候得到的是一种茫然,难免有一些失落;但只有承认自己的缺点才会有机会改正并进步,这也是交大走向国际化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标识,作为一名在外交换的学生,标识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只有有出色的表现,别人才会对你以及你的母校给予肯定。我想每一个现在不在母校求学与工作的校友,都在努力,让我们的交大的光芒更加耀眼。
      在精密工程的课堂上,当教授介绍英文教材的作者以前是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的时候,自豪的自己立即兴奋地说到那是我的母校。那个教授还讲到在这个领域,大陆只有西安交大和另一所高校可以做这方面前沿的研究,因为只有这两所高校有这种设备。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交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它的魅力与光芒,但我们的实力与荣耀已树立在每一个真正了解的人的心中。
      怀念已年过古稀的谢友柏院士在课堂上敏锐的思维,怀念与同学谈论力学届的“两健一刚”的故事时的饶有兴致,怀念钱老去世时在四大发明广场上的那个夜晚,怀念温总理在阅览室对我们表达的一种赞许与期望,怀念拜读郑南宁校长“大学要出真思想”时的感叹与尊敬,怀念……
      东花园的小桥流水,梧桐道的片片落叶,东亭的石碑雕像……
      记得在周华健校友的讲座上,郑校长说到,“一所大学真正的魅力在于它背后同学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
      一间西2安静的教室,几本专业的书籍,窗外院落地面上的梧桐雨……
      这就是我的交大,我爱我的交大……
    (转引自《西安交大报》第780期)

上一条:交大学子牵手六十年
下一条:思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