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思源心语>>印象交大>>正文
最美的学府
2016-11-01  点击:[]

 
张哲
      六月,渐近。
      书声朗朗,钟鸣悠悠,毕业的日子还是近了。
      好快,在交大这所古老而神圣的学府已经四年。其间,成长中喜怒哀乐的故事与校园里春夏秋冬的变迁一道,在心底生根、发芽、成长。日子久了,感觉自己融入其中,下笔无从。
     (一)饮水思源时
     第一次到交大还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值古城的初冬,沿着咸宁路漫行,不由自主地止步于交通大学端
庄灵秀的北门前。
     透过白色的门楣,那红顶灰墙的中心楼,高大挺拔的思源松,齐整如一的法桐树,都流露着百年积淀下的庄重严谨。徜徉在校园里短短的数十分钟,不论是邺架巍巍的图书馆、波光倒映的腾飞塔,还是满地金黄的梧桐道,都深深地烙在心中。
      终于,迎着七月的骄阳,携着鲜红的录取书,穿过南门喧闹的人海,与众多学子一道光荣地成为这百年学府的一部分。
     与北门的幽静灵逸相比,交大的南门更多了份果毅庄重的色彩。横卧的校碑、敦实的思源馆,与高耸的主楼一道,构成了这所知名学府大气磅礴的三重奏。入学的第一天,青年之家和蔼的老师、康桥苑辛勤的师傅、宿舍楼热心的舍友,更是难以忘怀。
     (二)成为交大人
      求学在“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交大,成长的过程注定是潜移默化的。于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东花园那抑扬顿挫的晨读声中,融入到自习室伏案研读的写意画里。曾经,为了谋得一个理想的听课座位而占座不倦,为了巩固学识熄灯后借着路灯奋笔疾书;更曾因为期中考试的失利垂头丧气,因为成功与进步而欢呼雀跃。这些略显幼稚与青涩的“曾经”,成为了日后宝贵的财富与不竭的动力。
      毫无疑问,号称“百团大战”的交大,在课外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参加了e瞳网、钱学森业绩讲解团、英语调频台---不论是新闻采访、稿件撰写、讲解接待,这些社团生活都将一扇扇奇妙的窗子打开,让我有机会去品味课本之外另一种不同的风景。四年的光阴里,交大的学习生活是绚烂精彩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更是结识了众多的良师益友。
     (三)为世界之光
      在校史馆和西迁纪念馆两年多的讲解工作里,对“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盛宣怀、唐文治、叶恭绰及无数仁人志士良工心苦的奠基,让中国有了茅以升、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陆定一、汪道涵、江泽民,等等堪称“科界楷模、民族英雄”的人物。
      在新时期,交大用五十多年的时间铸了“胸怀全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多少的教授学者义无反顾地来到大西北的古城里,用青春与汗水为西部打造了交大,这所高水平的一流院校。更为西部的发展、为国家的进步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履行着"鼓舞群伦"、"灿烂文明"、"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的神圣职责的交大,一定会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百年,积业。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交大的步履依旧笃定。
     夏天,新的乐符已经在枝头绽放。虽然即将离开交大,开始新的历练。短暂的四年里,交大那些熟悉的人,难忘的事,已经定格不忘。(转自西安交大报第79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