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思源心语>>印象交大>>正文
感恩之旅——— 拜访陈国光老师
2016-11-01  点击:[]

 
          陈增来
 
       2011年底我收到了母校西安交大的邀请函,被邀回母校参加在2012年4月7日举行校庆116周年和1977和1978级毕业30周年庆祝、纪念活动。我做了肯定回校参加活动的回应。此后我就进行有关的准备和行程安排,包括回西安要祭拜已故的恩师赵根榕,拜访90多岁的陈国光老教授和其他多名曾经关怀帮助过自己的老师。我清楚自己的行程不单是参加校庆和毕业30周年的纪念活动,而是要把自己多年的心愿付诸实施,因而这是一次感恩之旅。我做了此次感恩之旅的预算,包括机票、住宿、交通费,捐款、小红包或伴手礼和请客费用,总费用一万元左右。临行前,我理了发。我希望早早飞到西安,选了航班是7点飞往西安的首个航班。4月6日清晨4点半,我起床做饭,5点半乘坐的士前往厦门机场。出发前,我换上了高档西装,穿上光亮的皮鞋。
       厦门航空公司的波音飞机跃上高空,飞在洁白的云层之上,机舱外的蓝天一望无际,景色格外美丽,我却无心欣赏,因为我的思绪也在飞翔。九十年代虽然我也去过几趟西安,但母校1996年百年校庆之际我却未能成行,好在自己还是用实际行动略表寸心。当时我在厦华电子公司担中周与电源变压器厂的厂长,月薪1250元,我通过邮局给母校捐赠1000元。后来母校给我寄来精美的百年校庆彩印感谢信,它成为我心爱的珍藏。 1998年秋季回母校参加班级同学聚会,我拜访了恩师陈国光教授,临别前塞给他一个400元的小红包。几个月后,收到他的一封感谢信,内容是他用这400元钱购买了治疗前列腺炎症的药品,服用后已经好转。但老师如今现状如何,他毕竟90多岁了,还耳目聪慧?      
       飞机到达咸阳机场后,赵冬教授驱车载我,前往西安市长安区枣园山墓园,祭拜已故的西北大学的恩师赵根榕和及其爱人郑醒华。然后把我送到位于西安交大南门附近的玛依塔柯酒店。此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我已经12小时没有休息,感到有点疲惫。原来打算小憩一下,但想到当晚还有恩师的儿子赵冬及其家人约好的盛情难却的晚餐,自己可能与他们长谈,而明天的活动还很多,加上对陈国光老师的思念,我觉得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决定立即去拜访陈老师。听说陈老师已经搬家了,我立即打听陈老师的新住址。
       大学的王晓莉同学如今也是交大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她在玛依塔柯酒店接待来自海内外的同学,她告知陈老师家里的电话号码,我立即就拨通了,并记住了陈老师的楼号和房间号。我匆匆步行离开了酒店,一路上不时向他人打听着路径,直朝交大2村奔去。1998年的班级同学聚会在西安举行,那时我曾经拜访过陈老师。当时陈老师的家在交大1村,时隔14年,交大及附近的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老师的新家在哪里?
       伴随着自己匆匆的脚步,满怀着急迫拜访恩师的心情,我终于找到了交大2村8宿。但是由于该楼下没有单元号的标志,我在整栋楼房转了一大圈,还是找不到201室的入口,而被大铁门拒在门外。我打听了周边的好几个人,都得不到满意的回答,我只好拿起手机再次拨通陈老师家的电话,陈老师的女儿立即下楼迎接我上楼。
       1998年秋天当班级的第3次班级聚会在西安交大举行的时候,我曾专门上门拜访了陈老师。而后一别竟然是14年。见到阔别14年的恩师,我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我上前紧紧握住陈老师温暖的双手,凝视着恩师慈祥的脸盘。如今的陈老师,神志依然清醒,思维灵活。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叫出了我的名字。他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亲切地招呼我就坐。我赶忙上前,请他在靠背椅坐下。眼前的老师,还是戴着富有学者风度的金丝眼镜,讲话发音如同当年辅导我做毕业论文时一般,但行走已不是很麻利了。我向老师报告自己应母校邀请,前来参加77和78级毕业30周年活动和校庆活动,并特地来看望恩师,他很赞许地点头说好,并说有机会要常回母校看看。此时,她女儿已经把清香的热茶水端过来,我立即发问:请问陈老师今年高寿?“94岁了。”我立即称颂老师“高寿,高寿,请多保重。”
       我向陈老师的女儿描述了自己与陈老师的一段师生缘:1982年4月开始我开始自己的大学毕业设计,我做该设计的全过程很荣幸地得到陈老师的指导。当时全班只有两名同学有此殊荣。我作为本科生,率先享受到当时教研室里面为数不多的教授的指导,率先享受到了研究生的待遇,是陈老师给我的毕业论文打了优秀的成绩。为了完成毕业论文,陈老师认真向我传授如何查找科技文献资料的办法,使我在浩瀚的文库中找到自己索要的内容;又指导我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我毕业分配到电子工业部北京798厂后,单位的总工程师在我的个人档案里看到了陈教授的优良的评语,出于对陈老师学术威望的高度敬仰,总工程师破例把我安排到厂技术科工作,并刻意把我作为未来的总工程师重点培养。1986年当我看到厦门特区蓬勃发展的局面,想回福建老家工作的时候,是陈老师向厦华公司的张副总写了推荐信。张副总原来是景德镇4321长的副厂长,虽然未曾与陈老师见过面,但久闻电解电容器专家陈教授的大名,他欣然表示欢迎我,并让厦门市人事局在2007年出了第一号调令,使我顺利调来厦门。我在厦华电子公司工作了13年,在那儿我入了党,评上了高工职称,当上了厦华的一个厂的厂长,又去厦门大学学习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开发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新品工作中我碰到一些实际问题也曾向陈老师请教,得到他的热心指导。在陈老师主编的工科重点教材《电解电容器》一书中,陈老师在该书的前言中客气地为该书提供新资料的我鸣谢,书中的参考文献中还有多处出现署有本人名字的论文名称。由于该书也是行业公认的技术权威书籍,陈老师的举动抬举了学生,让我这个学生在行业里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我和陈老师之间非亲非故,而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过硬的英语,严谨的治学精神,热心甘当人梯的情怀和关心学生前程、推热心于学生心腹的美德,让我这个学生受益终生,由衷感激。
       陈老师关心我的近况和现状,我如实相告。我也向恩师了解了自己关心的一些事情,包括他的健康状况和平常的饮食起居。我知道陈老师曾经是交大有名的集邮行家,询问他是否继续集邮。…….
       看看天色渐晚,我知道自己需赶回酒店以便接受另一位恩师后代的宴请,我只好告辞。我向老师表达了学生真诚的谢意,并一再交代他多加保重。陈老师起身送我,我再三谢绝。但陈老师说,那也要送你到门口,我很是过意不去,但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最后,陈老师女儿送我到楼下,我与她挥手告别。
       杜甫曾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恩师高寿94岁,学生感到由衷高兴。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恩师,想起56年前这样一位已经在上海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并且是出生在杭州的南方人要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而处理掉在上海的房子,举家西迁,开创电子元件学科,我内心更加肃然起敬。我为自己完成此次感恩之旅的一件心愿感到一丝欣慰。我衷心祝愿恩师健康长寿,并讲出这段佳话与大家分享。

       附录:【互动百科】介绍:陈国光教授,1918年生于杭州,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材料与元件专业教授,九三学社成员,1988年退休。陈先生1956年随交通大学西迁来到西安,1958年负责筹建交通大学(西安)无线电元件与材料专业和无线电元件与材料教研室,担任第一届教研室主任。60年代初曾组织全国钽电解电容器技术攻关,开始电解电容器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由此西安交大成为全国第一也是唯一的电解电容器研究单位,一直延续至今。由陈国光教授和曹婉真教授主编的《电解电容器》教材获得过电子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一直是全国电解电容器生产技术人员的必读书籍。陈先生也是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分会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分会副主任委员。 陈先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热爱集邮活动,尤其在晚年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曾任全国集邮联盟第一、第二届理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品评审员(陕西省第一位)。担任陕西省第一到第四届集邮协会副会长,西安市第二到第四届集邮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及西安市邮协学术委员会、邮展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职。1982年创立西安交通大学集邮协会。

        作者简介:陈增来,经济学硕士,高级工程师职称,现在奥得奥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工作,长期以来的职务是公司总经理。1978年秋季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在无线电工程二系(后来改为信息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元件与材料专业,(简称元件81班),1982年7月毕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