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速览>>正文
阎淼校友在西安交大名师传记出版基金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2017-04-12  点击:[]

在西安交大名师传记出版基金成立仪式

和孙国基传记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领导、老师及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我是1978年秋季进入西安交大无线电二系,自动控制81班学习,但并不是从那时我才和交大发生联系。1963年我的大姐和二哥同时考入西安交大,大姐在机械系焊接专业,二哥在无线电系自动控制专业。从那时起西安交大就对我的家庭和我的未来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尽管那时我还在小学三年级上学,但我已经把未来和西安交大联系在了一起。尽管后来中断了学业,我先后修铁路、当工人8年,但交大的梦始终没有熄灭。感谢小平!感谢那个时代!终于又圆了我的交大梦,使我在24岁时跨进交大的大门。

    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1978年9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宝鸡电力机车段检修车间上班时,收到了西安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全班组的师傅们都高兴地向我祝贺,两个女同志高兴的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涕。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命运,也为我开辟了充满希望的各种光明前景。

    从那以后我在西安交大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共达14年之久。这14年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本领,也慢慢体会和学习到交大的不少传统,多少沾染到交大校训中“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的精神,

    1993年初我离开交大来到广东中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但交大的影响于我却从未中断。我经常被别人获知毕业于或曾经工作于西安交大而得到格外的赞赏与尊重,也经常因母校的泽被而得到外界的认可与帮助。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毕业于西安交大和曾任教于西安交大的背景,都可能带给我更多的尝试机会和市场机会。可以说20多年来我在事业上的点滴成功都与交大给予我的教育、熏陶分不开。我庆幸我和交大有一段人生之缘,我感激交大的这段缘给予我多彩及多样化的人生选择。

    今年我已经63岁了,开始从事业的战场退出,交大已经不用给我加持更多的光环,我想现在应该是我给母校尽一点心意的时候了。当我把捐赠100万元给交大教育基金的想法告诉太太时,太太杨慧高非常支持,她觉得也是她对在西安交大学习、工作8年的报答。当我向同学赵大良提出想为学校捐赠100万元时,担任交大校史研究中心主任的大良,提出了设立名师传记基金的建议,并主动捐赠共同成为发起人。这个基金将通过出版传记褒奖那些前辈大师的德行与学问,我赞赏这个创意,愿意为这个创意贡献力量。

    这个基金的第一部传记从哪一位老师开始呢?我想到了我的老师——孙国基。

    我认识孙国基老师是1981年,他给我们班上“计算机仿真技术”这门课程。当时他只有40多岁,个子挺高、清瘦、英俊潇洒。听说他曾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更增添了我对他的敬佩。

    计算机仿真技术当时在全世界都是很新的技术,在国内研究这技术的专家也是凤毛麟角。那时交大信控系只有一台DJS-130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只有32K,只有现在智能手机内存的几百分之一。要讲好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十分困难。我们是他开设这门课程的第一个班级,不少信控系的硕士生也和我们一起听课,记得郑南宁院士当时是宣国荣老师的研究生,也和我们班一起听孙老师的这门课程。

    孙老师为讲好这门课下了不少功夫,自己编写讲义,指导作业,也很注意收集同学们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他的课程条理清晰、层层推进,把很复杂的问题讲得通透,好像解剖生物一般。他的讲课方法和语言非常讲究,很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听他的课程很有点语言艺术的享受。1982年我们毕业前评选大学四年最优秀教师,我们班评选出两位,一位是给我们讲物理课的吴伯诗老师,另一位就是孙国基老师。

    82年我毕业留校任教,为了讲好第一节课程,我和同班留校的马卫民(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图像识别专家)还在一起专门研讨孙国基老师的讲课方法及技巧,这对我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当我告诉马卫民成立基金和为孙老师立传的想法,他马上支持,也捐款表达心意。

    我留校后和孙老师是信控系的同事。在他担任主管科研副校长期间,是他的下属。在他的支持下,我从学校思想教育研究室副主任调到他主管的学校技术开发公司任副经理,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4年,奠定了从事科技企业工作的基础。在这四年里对我遇到的许多问题他都给予关怀,许多工作都给予支持,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我感动。

    今天孙国基老师的传记编写工作正式启动了,我希望这个工作能传承孙老师的成就、美德和学问,能告慰孙老师的在天之灵。

    最后,我要感谢西安交大!感谢西安交大的大师们!感谢为西安交大创新与发展、为西安交大传统的继承和传承作出贡献的人们!

    祝西安交大教育基金会和名师传记出版基金不断壮大发展。

    谢谢大家!

2017年4月7日

编辑: 力 行

关闭